工業革命導致了各種機床的產生和改進。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推動了機床的發展。1774年,英國人威爾金森(全名約翰·威爾金森)發明了較精密的炮筒鏜床。次年,他用這臺炮筒鏜床鏜出的汽缸,滿足了瓦特蒸汽機的要求。為了鏜制更大的汽缸,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臺水輪驅動的汽缸鏜床,促進了蒸汽機的發展。從此,機床開始用蒸汽機通過曲軸驅動。
人造磨石——砂輪的誕生(1892年)。人造磨石的需求也隨之興起。如何研制出比天然磨石更耐磨的磨石呢?1892年,美國人艾奇遜試制成功了用焦炭和砂制成的碳化硅,這是一種現稱為C磨料的人造磨石;兩年以后,以氧化鋁為主要成份的A磨料又試制成功,這樣,磨床便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。
以后,由于軸承、導軌部分的進一步改進,磨床的精度越來越高,并且向專l業化方向發展,出現了內圓磨床、平面磨床、滾磨床、齒輪磨床、萬l能磨床等等。
機床本身的精度高、剛性大,可選擇有利的加工用量,生產率高(一般為普通機床的3~5倍);
機床自動化程度高,可以減輕勞動強度;
對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,對維修人員的技術要求更高。
數控機床一般由下列幾個部分組成:
主機,是數控機床的主體,包括機床身、立柱、主軸、進給機構等機械部件。它是用于完成各種切削加工的機械部件。
數控裝置,是數控機床的核l心,包括硬件(印刷電路板、CRT顯示器、鍵盒、紙帶閱讀機等)以及相應的軟件,用于輸入數字化的零件程序,并完成輸入信息的存儲、數據的變換、插補運算以及實現各種控制功能。
您好,歡迎蒞臨中誠宇,歡迎咨詢...